[返回文章列表] [返回最愛列表] > 文章類別:保健文章

小產婦女如何坐月子調養

張貼者:中醫老頑童
閱讀人數:2963人 張貼日期:2025-03-23 10:45:00
0             加Line好友    加Line社群



小產婦女如何坐月子調養  


清代女名醫  曾懿  -- 瓊瑤外曾祖母


小產需要坐月子嗎?答案是肯定的。

小產不但需要坐月子,而且需要更長的時間休息調養,同時生化湯、活力飲、杜仲補養品等補品也不能免。

明代著名的婦科醫家薛已說過:『小產重於大產,因為大產如粟熟自脫,小產則如生採,傷其根蒂。』所以,小產雖然外表看起來沒什麼,卻不可以掉以輕心。  

十月懷胎而後自然生產有如瓜熟蒂落,是一種自然現象,而流產有如生採青果,容易破壞皮肉,而且強拉很容易折斷根蒂,是非常傷母體,對母體的傷害更甚於自然生產,若在此時不好好的調養,小則傷身,重則傷命,更甚至也有人因此而終身而不能受孕,或是造成習慣性流產。  

所以建議流產後的婦女,應請醫師依她個人身體的寒熱虛實加以調養。古人更強調小產後需十倍的調治,總以補血、生肌養臟、生血袪瘀。《濟陰綱目》:小產不可輕視, 將養十倍於正產可也。所以無論是流產、小產或是墮胎後,應該要十倍的呵護。  

西醫認為流產是指胚胎或胎兒在懷孕28週以前停止發育,排出母體。其發生率約佔全體妊娠的10%~18%,多數為12週以前的早期流產, 而其發生的原因主要為胚胎發育異常或胎盤異常﹝先天結構不佳﹞或遺傳基因異常。  

母體因素─如黃體不健全、甲狀腺素過低、生殖器官疾病如子宮 發育不良、子宮畸形等、妊娠期疾病﹝如妊娠期急性病高熱、嚴 重貧血、心臟衰竭、重度腎炎等﹞。



 


手術流產
外因─妊娠期腹部手術、嚴重挫傷、過度勞累、懷孕後房勞過度、妊娠期服用有毒藥物或食物等。

而流產一般而言若發生在懷孕8週內或12週以後者,由於胚胎很小或胎盤已完全形成,所以胚胎或胎兒、胎盤容易完全排出,陰道出血及腹痛皆較輕微。

而若於懷孕8~12週時流產者,因為胎盤尚未完全形成,所以較容易發生胎盤不完全剝離,致使子宮腔內尚有部份組織殘留,造成陰道持續性出血。因此調理的重點會加強補血養血,藉由補血的方式能使子宮內膜增厚,使被破壞的子宮內膜能迅速恢復原狀。  


一般坐月子在產後的第一個星期以排除惡露、順暢經血為主,第二、三星期後以補氣、補血、補腎為主,補氣、補血的目的在讓產婦能快速的回復體力,補腎在於調整女性荷爾蒙及補筋骨為目的,以減少產後腰痠、月經不調和崩漏發生。  

小產坐月子基本上與一般產後坐月子階段是相同的,只是坐月子的週數較短,不過,會流產時胎兒的週數不同而有所差別。

懷孕12週以下需要坐月子2週
懷孕12-20週需要坐月子3週
懷孕20週以上就如同產後坐月子一樣為4週。  


很多小產後的婦女,因時間、工作、經濟等因素,無法得到充分的調養與休息,馬上又開始從事勞心與勞力的工作,這種狀態對婦女身體的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傷害,這種傷害就由如前述水果未熟而摘落蒂的例子一樣。

所以小產者比自然、剖腹產者,更需要坐月子來調養身體,除了恢復體力外,更重要者是保養好子宮,讓自己有再生育的機會,也讓女性賀爾蒙的分泌會更好。  

補充營養
人工流產手術後,母體消耗體力又出血,產後惡露亦會消耗大量的蛋白質,所以需要補充營養及液體,蛋白質、鐵、維生素B12尤其重要,這些都是造血的必需原料,維生素C亦是造血的要素,能保護皮膚還能促進傷口癒合,是母體恢復的重要關鍵。  

子宮復舊需要六周的時間
子宮要回復生產前如拳頭般的大小,需要六周的時間,人工流產後幫助子宮收縮,協助排淨惡露。






【提醒: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