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返回文章列表] [返回最愛列表] > 文章類別:心靈文章

佛遺教經(一)

張貼者:啃泥
閱讀人數:2781人 張貼日期:2025-04-15 08:00:00
0             加Line好友    加Line社群







這段經文是佛陀對比丘(修行僧)們的教誨,重點圍繞在「不忘念」(正念)、

「禪定」、「智慧」、「遠離戲論」與「精進修行」五個方面。

1. 不忘念(保持正念) 佛陀告誡比丘們,應當時時保持正念,就像警惕的守門人一樣,不讓煩惱與邪惡的念頭進入心中。

若能長久堅持不忘念,便不會受到貪、嗔、癡等煩惱的侵害。即使身處五欲(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)的環境,

也不會被誘惑所動,就如同穿著鎧甲的士兵進入戰場,無所畏懼。

2. 禪定(專注修行,心不散亂) 若能專注攝持心念,使之不外散,便能進入定境。心在定中,

便能清楚洞察世間萬物的生滅變化。就像擅於治理水壩的人能防止水流失,修行人也應精進修習禪定,

使智慧之水不流失。唯有禪定穩固,才能真正見道,不受外界動盪影響。

3. 智慧(觀照內心,破除無明) 擁有智慧的人,內心便不會執著貪戀。時時自省,防止過失,

如此才能在佛法中得到真正的解脫。若不具備智慧,不僅不算真正的修行者,也無法稱作一般的世俗人,終究無所歸屬。

智慧是一艘能夠渡過生死苦海的堅固大船,是照亮無明黑暗的光明燈,是治療世間煩惱的良藥,

也是斬斷煩惱之樹的利斧。因此,修行者應該透過「聆聽、思考、實修」來增長智慧。



若一個人具有智慧之光,

即便沒有天眼通,也能洞察事物的真相,這便是真正的智慧。

4. 不戲論(遠離雜念,專注修行) 多言戲論只會讓內心變得散亂,即使剃度出家,仍可能被世俗紛擾束縛,

無法得到真正的解脫。因此,比丘們應當立即捨棄這些雜亂的思緒與無益的談論。

如果想要體驗真正的寂靜與解脫之樂,便應徹底斷除戲論的習氣,這才是不戲論的真義。

5. 精進修行(勇猛精進,不枉此生) 對於修行的功德,應當全心投入,捨棄散漫與放逸,

就像避開敵人一樣警覺。佛陀已經完整地傳授了修行的法門,眾生只需努力實踐,才能真正受益。

無論是在山林、樹下、寂靜的禪房,都應當憶持佛法,不讓其遺忘。務必要勤奮修行,

不要空過此生,否則臨終之時必會懊悔。

佛陀比喻自己如良醫,開出對治煩惱的良藥,至於眾生願不願意服藥,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,

並非醫生的過錯。

同樣地,佛法就如同明確的道路標示,是否願意遵循而行,取決於個人,而非指引者的問題。

這段教誨強調「正念、禪定、智慧、遠離戲論、精進修行」是修行的關鍵,

唯有透過不斷的自我觀察與精進,才能真正遠離煩惱,獲得解脫。佛陀已經將道路指明,是否願意修行,全憑個人選擇。 。




【提醒: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