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返回文章列表] [返回最愛列表] > 文章類別:心靈文章

菩薩觀眾生如幻

張貼者:林咘卡
閱讀人數:123人 張貼日期:2025-10-24 08:00:00
0             加Line好友    加Line社群




1. 菩薩觀眾生如幻
維摩詰說:菩薩觀眾生,就像幻師看見幻人——存在,但不可執實。

他用了許多譬喻: 水中月、鏡中像:看似真實,但無法觸及。
陽焰、呼聲、雲、沫、泡:短暫、不穩定、無自性。 芭蕉、電光:
內外空虛,存在瞬息即逝。
第五大、第六陰、第七情、十三入、十九界:只是假名安立,本無實體。
盲者見色、石女兒、空中鳥跡:根本不可得。
簡言之,眾生如幻,無自性空。

2. 文殊追問:既然如幻,菩薩如何行慈?
文殊的問題很犀利:
如果菩薩看眾生本空如幻,那慈悲怎麼生起?

3. 維摩詰回答:幻境中起慈,才是真實慈
菩薩的慈,不是基於執著「有真實的眾生」才去愛護,而是在深知「眾生如幻」之後,
依然願意教化、救護,這才是究竟的大悲。

他接著列出多層次的「慈」: 寂滅慈:慈心不生起染著,寂靜清涼。

不熱慈:無煩惱熾燃。
等慈:對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一切眾生平等。




無諍慈:不生爭執對立。
不二慈:內外不二,不落分別。
堅固慈:慈心不毀壞。
清淨慈:法性本淨,慈悲隨之清淨。
無邊慈:如虛空無限量。
阿羅漢慈:斷煩惱結縛。
菩薩慈:安眾生心。
如來慈:依真如而慈。
佛慈:覺悟眾生。
自然慈:不依因緣而起。
菩提慈:與覺悟同一味。




大悲慈:導引眾生入大乘。
無厭慈:了知空性,無我無人,不生疲厭。
法施慈:不吝於法布施。

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之慈:六度皆成慈悲的表現。
方便慈:隨類現身,無所不應。
無隱慈:直心清淨,不欺不隱。
安樂慈:令眾生得佛法之樂。

   精華要點 空慧觀眾生:菩薩看眾生,知其「如幻如夢」,不可執實。
大悲起於空性:雖知如幻,仍起慈悲心教化,這不是虛妄,而是究竟。
慈悲層次極廣:從清淨、無邊,到六度、到佛覺,慈悲涵蓋整個菩薩道。
   所以,維摩詰在這段開示裡,完整揭示了大乘菩薩的修行方向:

觀眾生空如幻 → 不執著 → 卻起無盡慈悲 → 利益如幻眾生。




這就是 「以空慧起大悲」 的大乘核心。


【提醒: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