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返回文章列表] [返回最愛列表] > 文章類別:心靈文章

習慣性的反問是隱形的霸凌嗎?

張貼者:慧向
閱讀人數:1823人 張貼日期:2025-04-18 10:00:00
0             加Line好友    加Line社群




習慣性的反問是隱形的霸凌嗎?
柔軟語言溫暖人心 言語暴力句句誅心  

小芳剛做完月子後,每天都被照顧嬰兒搞得心力交瘁。
有一天,老公下班後,隨口嘀咕了一句:「今天工作真累啊。」
她連腦子都沒過,脫口而出:「難道我在家帶孩子就不累嗎?」
瞬時,兩人的戰火就被點燃了。
揪著雞毛蒜皮的一些小事,你一言我一語地一通亂吵。
這場矛盾持續了三天,甚至還鬧得夫妻倆分了居。
吵到最後,老公低頭了。他低聲下氣地和老婆說:
「我是說我辛苦了,但我沒有否認你辛苦了,
更沒有認為自己是家裡最辛苦的人。」
老公的卑微求和,讓她自我反思:
之前,我並沒有意識到,下意識反問會對感情帶來這麼大傷害。
不管是老公還是自己,「辛苦了」都是事實。




可一旦用反問句說出來,就潛藏了一層攀比與貶低的弦外之音:
「我比你更辛苦,你不配抱怨」。
這誰聽到能舒服呢? 夫妻本是同舟共濟的隊友,而非一決高下的對手。
在溝通上習慣性反問,不管是說說者或聽者,最後一定是雙輸。
面對問題,我們明明可以給個簡單的答案。
但我們非要去反問對方,看似你在回答問題,
但實際上傳遞出來的是你不耐煩的情緒。
孩子無意間說起數學考試題目多難,家長脫口而出:
「全班這麼多學生,怎麼偏偏就你考低分。」
你隨口跟父母抱怨工作累,他們卻說:「誰工作不辛苦?只有你累嗎?」
你點奶茶問朋友要冰的還是熱的?他却說:「不然呢?大冬天我喝冰的幹嘛?」

本來可以好好說話,非得用反問句來嗆對方一下,
不僅壞了心情,也讓人失去了進一步溝通的慾望。  
我們感覺不到自己的說話不妥, 可反問句確實給別人帶來痛苦;
反問句會啟動大腦的防禦機制, 讓接收的人產生被審判的感覺。  
習慣性反問句就像隱匿的荊棘, 常常在不經意間刺痛對方的心;
習慣性反問是一種隱形的暴力, 傷害多了感情淡了關係就惡化。





分享福智文教


【提醒: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