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返回文章列表] [返回最愛列表] > 文章類別:心靈文章

金剛經智慧的修持

張貼者:啃泥
閱讀人數:2834人 張貼日期:2025-04-13 08:00:00
0             加Line好友    加Line社群




《金剛經》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,核心在於破除執著,特別是對「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」的執著,

從而開啟般若智慧,證入無固定不變的人事物時空、無相的境界。  

 1. **三明六通** 在佛教中,「三明」與「六通」是修行者證得智慧與神通的重要記號:  

 **三明** 指三種智慧覺悟:

1. **宿命明**(知過去生死輪迴)

2. **天眼明**(知眾生未來因果)

3. **漏盡明**(斷盡煩惱,證得涅槃)   宿命明與天眼明是通達生死流轉的智慧,而漏盡明是解脫之智慧,是修行最終的歸宿。

   **六通** 指六種超凡能力:

1. **天眼通**(能看見人間肉眼無法看見的事物)

2. **天耳通**(能聽人間耳朵無法聽的聲音)

3. **他心通**(能知他人心念)

4. **宿命通**(知自身及他人過去世)

5. **神足通**(瞬間移動等神異能力)

6. **漏盡通**(斷除煩惱,超越輪迴)  

在佛教修行中,三明六通是由智慧而生,而非執著於神通。佛陀雖具六通,但強調修行人不應以神通為目的,

而應以智慧解脫為最終目標。    

2. **開智慧** 在《金剛經》中,佛陀透過對弟子須菩提的開示,強調“應無所住而生其心”,即修行者應當超越一切執著,

包括對“相”(現象)的執著,以此開啟真正的智慧——**般若智慧**。

  **如何開智慧?

** - 破除對物質和精神現象的執著,不被外境所轉。 - 觀照萬法皆無自性,本質空寂。

- 體悟無相、無念、無住的境界,回歸真如本性。  

“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



” ——《金剛經》   此句強調,

佛陀的本質並不限於肉身與聲音,而是要從無相的智慧中去領悟。

  3. **無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** 這是《金剛經》的核心思想之一,

講述了「四相」之破除,以證悟無固定不變的執著:  

1. **無我相**:不執著於「我」的存在,超越自我的限制。

2. **無人相**:不執著於人與人之間的分別,超越對他人的執著。

3. **無眾生相**:不執著於眾生的對立,萬法皆由能量智慧,用心而啟用

4. **無壽者相**:不執著於生命的長短,超越生死之見。  

佛陀藉由破除四相,強調「我」不過是緣起幻相,不可執著。修行人若能明白“四相皆空”,便可開啟真正的智慧,得解脫。

  4. **總結** 《金剛經》的核心教義在於“破相顯性”,透過般若智慧,讓修行者超越執著,

遠離一切幻相,最終證得無上正等正覺。

佛陀所顯示的三明六通,只是修行過程中的副產物,而非終極目標。

真正的修行在於斷除執著,悟得無我、無相,最終證入涅槃境界。




【提醒:】